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带我走进北京大学

2021年7月18日,我们开启了云上科学营北京大学专题营活动的第一天。

如果仅仅把眼界放在当下,恐怕这个人的巅峰也仅仅是目力所及之处。在了解与获得之间,我认为其是存在顺序关系的。只有先知道远处有什么,才会去到达;而非先到达远处,才知道远处有什么。

知道远处有什么,我想这就是所谓“眼界”。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意义之一在于,其搭设了一条桥梁,让每位营员有机会走出自己自认为熟悉的区域,去了解时代的风向。如果没有这次体验,我对高校的认识恐怕只会停留在一页页的介绍之上,而事实证明,体验越多,得到越多。

一天的学习后,我已对北大有了一定的了解,并对接下来的科学活动充满憧憬,更对将来的高校生活充满期待。

7月19日,科学营的第二天。一直很喜欢科技类的科幻影片,尤其星际类的电影,所以我对今天焦维新教授的讲座“火星大揭秘”尤其感兴趣。

以前,我一直认为火星算是太阳系中最适合移居的星球了(毕竟离地球最近),如果地球人想移民,火星一定是个最合适的选择。乌托邦平原,大北海 ,高山奥林匹斯山,希腊盆地,水手大峡谷这些景观深深刻入我心。不久前,备受瞩目的祝融号就是在乌托邦平原着陆。火星的极地是个“地质公园”,其干冰升华造成的地形极具艺术特征,在我看来既漂亮又有趣。

但是,其实火星并不适合移居,其大气非常稀薄,热辐射十分强,大气压非常小还没有地磁场。但这并不影响火星的魅力,我依旧喜爱其壮观风景。至于移民星球,还待你我未来的探索。

今天是20号了,参观了北大校史馆和重点实验室,晚上班会课最令我印象深刻。尤其是宣传片“不要害怕别人的嘲笑”。自古以来,成功人士似乎都是在嘲笑中成长起来的,正所谓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”因此,笑不可怕,怕的是害怕被笑的心理。古有司马迁发奋著《史记》,后有陈独秀等新青年救国,今有袁隆平爷爷创新发明杂交水稻。他们都曾被嘲笑,但他们不仅没有因此退缩,反而发愤图强,废寝忘食。新时代的我们也没必要为了别人的看法而伤感甚至自卑,自信才能大放光芒,只需做好自己。相信当你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时,全世界都会伸出援手。

7月21日,今天是科学营的最后一天,伴随着多才多艺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,我们已不得不说一声再见。

科学营结束了,但我知道我的科学之旅才刚刚开始,一直以来我都很想从事天文工作,这不是什么奇思妙想,天马行空,这是我的梦想,是我努力的方向。在这次科学营之后,我更坚定了这个梦想。我希望可以抬头看天空,脚下踩大地,研究上天的秘密,开辟脚下的大陆,把天文拉进我们的生活中,我也会尽其所能向身边的人传播天文知识。对未来,我也充满了憧憬,希望我终有一日能实现梦想,与天文做终身的伙伴。

继续阅读

评论